|博約生奇|王軼猛先生回顧展序

 
 
照片02_王軼猛書法展覽。.jpg
 

王軼猛先生(1922-2014) 原名克培,號三力齋主,為王遐舉胞弟,湖北監利人,世人尊為王軼公,自幼受到父親與長兄王遐舉之影響,勤習書法不輟,並成為一生之志業。獲藝術文學博士學位。一九四九年為海軍教官由廣州乘峨嵋號軍艦到臺灣,初於左營海軍官校任教,後至臺北於交通部任科長。一九五七年他創辦大順製品水泥公司,一九七八年起任大順公司文化基金會董事長。一九七二年參加第三十三屆中日國際文化交流書法展,榮獲日本文部大臣首獎,亦為第一位獲得此獎的中國人。一九八三年獲中國文化大學致贈「文化榮譽狀」。先後榮膺古羅馬北歐學院社會福利工作學博士,瑞典聖奧拉發大學藝術學博士和巴基斯坦自由大學文學博士。歷任臺灣書法協會常務理事、臺灣文藝界聯誼會召集人、美國紐約中華書法學會顧問、臨沂書聖畫院名譽院長、中華學術院研士及書學研究所研究委員等職。名登《世界名人錄》、《中華民國當代名人錄》、《中華民國現代名人錄》出版有《王軼猛行書一、二卷》、《雪泥鴻爪錄》和《年方八十》等。


王軼公之書法淵源於家學,曾自言自己的書法沒有師承,全憑臨摹與字外功的培養以及不間斷的努力。其書自歐體、柳字入手,著力於魏碑,上溯石鼓文、漢碑、甲骨文,最後寫行草。吳克計於〈泛鵝碑廊記——談王遐舉王軼猛兄弟書法〉一文中記述:「早在一九六二年,近代草聖于右老看到王軼猛的字,當時即說:『這位年輕人書法,筆法遒勁,功力深厚,大可造就。』」1王軼公以其學書堅持之定力、活力、毅力三種精神,而自號三力齋主。 2軼公長年堅持讀書寫字,拒絕不必要之應酬、改除不良之習慣,為定力也;他以推展書法為己任,除了在國內外巡迴展出之外,也擔任中國書法學會、詩書畫會之行政職務,同時積極投入社會公益活動;而軼公數十年間堅持臨池,寒暑不輟,終至有成,乃因其毅力之所成。他曾言:「書法這門藝術,不能用一個月或一年來作衡量效果的單位,想把字寫得像樣,一個衡量單位至少要十年,而十年中不可一曝十寒,必須全力以赴。」3於是王軼公之書學各家之長,化為己用,而自成一格;其楷書體勢方折、用筆瘦勁;行書結體縱勢、運筆穩實;行草往往行草相雜、各字獨立。綜觀王軼老書作以傳統詩詞為主要內容;其書風不在追求章法之變化奇崛,章法協和、行距略寬、間距緊密為其特色。用墨特以潤澤為尚;構字或有民間書法之影響,如行書之橫畫微呈右上揚斜勢,具帛書古隸筆意之展現,往往最後一筆常有拉長、延伸之態勢,流露書寫流便之筆意。王軼老具有高度的線條自覺意識,書作中線條粗細對比強烈,瘦勁之線質與厚重之筆意相生,亦為其書風之主要特點;而捺筆往往頓筆回收、不露鋒芒、有波而無磔,直硬而巧、拙而能趣。


誠如李超哉教授所言:

軼猛之書,備於楷而熔注於行草,如米元章所云:『穩不俗、險不怪、老不枯、潤不肥。』亦即所謂取眾長,而總其成者也。觀其書,行行有活法字字俱生動,幾有一筆不妄落,筆近而意遠者。古人謂書道之妙,不必憑文按本,妙在應變有方。軼猛得其法,而追之於手,卓然自成一家,令人為之擊節讚嘆。4


文學家葉以熾提及:

王氏的字,不能用體裁和派別來局限它,衡量它,他的清新筆法,似乎別有風格,也許有些近於變體,但不失原字的美感……因此欣賞王氏的字,如入梅林,引人入勝!似乎耐人品題、深思,發為讚佩!5


前行政院院長李煥曾言:

軼猛先生的書法,是稟於天賦而濟以功力,習歐習柳,各體相參,自成一格。6


無怪乎王軼公生前國內外展覽邀約不絕,李超哉教授曾記述一九八八年王軼老於臺北市國華堂所舉辦之書法對聯展,因盛況空前,於是展期長達三月;同時當年的台北街頭也時常看見其所題之招牌7,由此可知當時王軼公之書道造詣普獲世人稱許。儘管王軼老筆耕不輟數十年,他仍相當重視字外功的培養,其兄長王遐舉認為:「你如果想成為一個大書法家,你絕不能只埋頭寫字。在鑽研書法的同時,還應廣為涉獵與書法相關的各種姊妹藝術。……『字外功』的修養,可將我們的書法藝術,提升到最高境界。」8 此論點王軼老一直銘記於心,他曾說道:「書道與學養乃兩條平行前進的管道。」9因此在書藝之外,王軼老能詩詞、會丹青、通史學、戲曲,妙處相資相發處,對於其書藝精進影響甚大。


王軼公關心國家情勢,早年因響應經濟建設之需,創辦大順製品水泥公司,從事水泥加工工作,當事業上軌道後,為了回饋社會、推動文化工作,他成立大順文化公司基金會,並出任董事長,任內完成「大順國語辭典」的編纂、「大順中文電腦」之開發與「三民主義-註釋及索引」之整編,參加臺灣世界展望會與金車教育基金會舉辦之「飢餓三十援非活動」等。王軼公同時致力國際文化交流,曾應邀率團訪問日、韓、美、加、法、印等國,推廣書法藝術,懷抱著經世濟民的理想與情懷,集書家、企業家、文化工作者於一身,對於推展書法藝術、支持社會公益不遺餘力。

前教育部部長張其昀曾對軼老之讚譽:

監利王軼猛博士,係一傑出之書法家。其志行卓絕,學識淵博,述作宏富,飲譽士林。或興辦企業以報國;或主持社團以利民;或設立基金以濟世。為貫徹國策,服務社會,輔益社教,國際交流,其或出任藝壇評審;或出席國際會,以其貢獻良多。故歷膺全國性及國際性榮譽。10


王軼公晚年定居美國舊金山,每年在美國舉辦書法展,至二〇〇六年已在美國舉辦了二十次書法展。亦先後在日本、韓國、加拿大、法國、烏拉圭、阿根廷、印度等國家舉辦書法展。二〇〇七年軼老病後,就沒有再創作書法作品,二〇一四年於美國家中逝世。二〇一九年二月「雋永翰墨情——王軼猛傳世經典書法紀念展」將於國立國父紀念館舉辦,以紀念王軼公之書學成就與一生推動書法藝術之貢獻;接續此盛舉,另於十二月「詩夢水雲間——王軼猛傳世經典書法紀念展」將於臺灣藝術教育館展出。聊綴短文雖未能盡顯其書道事功,然其文人書家之風範昭然可感,足為後學者緬懷與學習。




二○一八年十二月於見山堂

 
黃智陽_簽名.png

1・吳克計,〈泛鵝碑廊記—談王遐舉王軼猛兄弟書法〉《湖北文獻》一二二期,湖北文獻社,一九九六年十二月
2・吳克計,〈泛鵝碑廊記—談王遐舉王軼猛兄弟書法〉《湖北文獻》一二二期
3・同上註。
4・李超哉,〈臺灣當代書法名家王軼猛先生—淺談王軼老書法〉,《書友》八十六期,書友月刊社,一九九四年四月
5・書友編輯部,〈當代名人書家王軼猛〉,《書友》三十八期,書友月刊社,一九九〇年四月
6・吳克計,〈王軼猛:書齡幾與年齡同-寫在其美國第二十次書法展覽時〉\華夏經緯網\湖北與台灣\交流合作\海峽隨筆\二〇〇六年六月五日。
7・參考李超哉,〈臺灣當代書法名家王軼猛先生——淺談王軼老書法〉,《書友》八十六期
8・王軼猛,〈敬悼胞兄 王遐舉〉,《書友》106期,書友月刊社,一九九五年十二月,40頁。
9・黃雍廉,〈磨穿鐵硯聽書香:訪書法家王軼猛先生〉《中華文藝》一五二期,中華文藝出版,一九八三年十月
10・洪荒,〈大陸列為鄉土教材的——書法名家王軼猛〉《書友》一〇六期,書友月刊社,一九九五年十二月